一、级别:教育厅级
二、依托单位: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三、所属学科(研究类别):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
四、创新群体成员:
张富春(学术带头人)、兰海燕、马纪,王红利、李江伟、刘小宁、马正海、孙素荣、曾幼玲,刘忠渊、张爱莲、刘进、李轶杰、热西旦等,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
五、研究方向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意义:
针对新疆独特盐生植物资源,开展功能基因的鉴定和克隆、构建基因文库和开展基因组信息学研究,探讨新疆特殊耐盐功能基因筛选的新策略、新方法和新技术。主要以新疆极端环境盐生植物材料为研究对象,探讨盐生植物耐盐性相关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确定新疆盐生植物不同发育阶段耐盐性关键调控因子,进一步阐明盐生植物耐盐性的分子调控机理,充分开发新疆有价值的盐生植物资源,与此基础上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获得适合于在新疆盐碱地种植的耐盐植物新品种,为提高新疆农作物、经济林木和草类的耐盐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六、建设内容和目标:
培养从事新疆盐生植物研究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并在研究领域或方向上形成独特优势,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新疆生物资源产业化。增强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级级科研项目的能力,力争每年获得科研项目3-5项,研究经费每年30-50万元。争取获得自治区或国家级奖励,争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20篇/年,SCI论文3-5篇。
七、“十五”期间取得的科研成绩:
该群体借助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在 “十五”期间承担各类项目达5项(经费150万元)项目主要是国家级的和省部级的;发表论文数量仅20篇,被三大检索收录数量1篇;专利(软件登记)2项。
|